大道使命與責任 大家都知道我們沒有辦法獨居人群而去修行。因為修行是為渡眾生,那你躲起來就沒有辦法了願,沒有辦法了願,不如在人群裡頭知願,為什麼?人的習性是最難控制的,尤其是心性不定的人,都在一個問題裡頭打轉,沒有辦法跳出問題的中心點;所以我們今天必須啟開我們的慧根。人家說慧劍斬情絲,修靈的人,情絲確實要斬斷,包括七情六欲,所謂大道之行,公然天下。以天下為公之精神,就必須與天合一。那麼天若有情,地亦荒,就是上天,如果像我們芸芸芸眾生這樣痴情一般,他也不必普照天下。 所以,修行者既然願意以天下為公,試問他要計較些什麼?還要探討些什麼道理嗎?您們今天所探討的無非是人的言語,這個人講一種,那個人講一種,就在那裡做心頭交戰,您沒有想過天亦作人言交戰,如果您今天代表天的使者,您還要為人言人語交戰,我覺得智慧還未開啟;所以,稟然著以天下為公的精神,打開心胸的一切,雖然,問過了心理的疑點,但是不會因道的不同、心性的不同、言語的不同而難以定奪。 既然以天下為公,就應來去自如,來去自如的人,到每一個地方去,他都能夠秉持著天性來行使真理,使道活絡;一個以天下為公的人,您就必須有靈性的智慧,因為您必須知道天靈的智慧在那裡,必須了解言行舉止如何,才能符合天的要求。 一般我們還在修煉的過程中,都是聽師父、老師、道長們所宣講的道理來增加我們的智慧,但是,我們通常忘了自己培養智慧,如何自己培養智慧?是必須痛下苦功夫,試問修道至今,有誰真正苦下功夫。古人云:十年寒窗沒人問。您們是一個月沒人問津,就難過的不得了,叫您們十年不聞問世間情的功夫實在太難了;這種十年寒窗無人問的心,若能痛下決心去做,我相信沒有辦不到的事,現在流行速成,社會上都講究速成,連修行都要講究速成,兩三天就已經要飛上天了,修行人復古的精神都沒有,怎麼來走這條漫長的旅程;您們勢必要痛下決心去思考一番,到底道之根源在何方?在壇裡頭嗎?在心裡頭嗎?在天地間的那裡?唯有自問而問人,方能了透一切。 但是問人不是問那一些芸芸眾生,是要問一些了透天地的大德賢能份子;大德乃大至天下,德配天地者。事實上,要修到這樣的程度非常不簡單。通常我們用期盼的心態,來了解每一個人,應該進展到什麼樣的程度,所以,您們能夠在這裡修持,並不足以說我的生命就是在這裡頭,而是說您的靈性生命能在天地之間運轉,同時您們今天只是牙牙學語的嬰兒,必須借助 著輔導的力量,來讓您們成長、成熟。如果您們今天可以獨當一面了,誰還會留您呢?趕您都來不及了,那麼多人等著您去救渡,您留在這裡做什麼? 所以,沒有拿出您們的精神來修行,自然會覺得日子很漫長,無法擺脫生活的困惑,永遠在內心裡頭打滾而不能自在。為什麼您們還未通過考驗呢?因為您們今天還為世間所有的一切在那裡知而懞懂,行而不行,扯來扯去永遠在原點裡打轉,包括您的內心行為,都在原點裡踏步;如果說今天是一個審判日,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及格,如果說今天決定果位和生死,我們是無法回去的一群;所以,我們必須了解,如果說明天是您的生命終點,您今天勢必難於安寢,就因為您沒有把明天當做您的終點,您會把您的今天過得馬馬虎虎,甚至渾渾噩噩;因此,我們更應該知曉,今天問題出在個人的身上,您們不是沒有智慧去揭開,您們的責任和使命在那裡,而是您們的依賴心太強。 在我們的生長環境裡,尤其在這台灣寶島裡頭,我們在心裡成長,什麼事情都先想別人、了解別人而看自己,而不曉得先看自己,再看別人,怎麼說呢?在意別人的言語、在意別人的行為、更在意別人的外表等等,沒有辦法自我了透,永遠只會在別人的心裡頭打轉,所以,您們修道是為別人而不是自己;我覺得一個修行人的不自在,是因為為別人而活,您如果為自己肝腸寸斷了透一生的話,就知道要為自己,勇敢的走完生命的每一階段,生命的苦海是不易言語的。相信每一個人都從來不覺悟自己,一直在日子裡頭渾渾噩噩難以開脫;在原諒與不原諒之間抉擇;無奈與痛苦的日子裡頭掙扎一番。一個修行的人,沒有智慧是何等的痛苦,智慧不代表聰明,不要以為自己有一點小聰明,就以為與天結下很深的因緣,其實那是很大的錯誤。您若不了解大智若愚的精神,您就會永遠在小聰明裡作自我的交戰,聽到一句話就放在心上;想到一件事就放在心上;做了一件事情更是翻雲覆雨的在那裡打轉,不知道要放下一顆不應該有的心,放下一切不應該屬於您的世界。您們既然要修行,為什麼還不能了透屬於您的人世間,而來執著夫妻的感情;執著子女的親情;甚至執著一些不該有的人情事故等等,絆著您難以展開。 所以說;所有的困惑來自於您自己的根源,而不是別人所賦予您的,天只不過就借這個外在因緣來考驗您的內心,唯有開展您們智慧的泉源,才能擺脫外緣而獨立;獨立不是要您做一個孤獨的人,而是您能夠站起來替天說話辦事的智慧者。什麼叫做天使?天使就是帶著天的使命來到人世間行使天的旨意。試問您們修道至今,您們是在行使人的旨意,還是天的旨意?我們常講「天意、天意」,但是我老是聽不到天意,到底是天意,還是人意?可是我覺得人生,如果沒有智慧分辨善與惡,那麼您將會在天意、人意之間打轉。 何謂大善至善是止於人生的終點,止於至善與真善美做同樣的抉擇,如果每句話他代表的是善良的;是善意的,說實在的,不管做了對您是好、是壞,您都應該去做,因為那是一件好事;您不去做,您就會錯過抉擇智慧的根源。以前,在人生的十字路,我常徘徊對、錯之間;天意、人意之間;但是,當我懂得感恩一切外在給我們一切的時候,我們不會徬徨在天意、人意之間,因為所有的天意、人意,都在每一個過程中教導我們成長,絕對不是真正抉擇生命的終點;所以,當這一切,竟在促進我們成長的時候,已經不會在乎他是天意、還是人意了,而能夠肯定這一條路,是走到肉體生命的終點。所以說,今天我們有幸走到生活修行的旅程,您不懷感恩外緣,感恩自己能夠有如此幸運的腳步,您還要在外在、內在裡打滾,那我覺得您來走這一條路就太可惜了。 一個修行人是不能再傷心了,您要法喜充滿,我們常聽到法喜充滿從嘴巴說出,可是我卻看不到法喜充滿的臉,我只聽到法喜充滿的字,而沒有辦法看到法喜充滿的臉色,甚至於沒有辦法感受到法喜充滿的世間,那是因為修行人沒有辦法帶給世間的法喜充滿。什麼叫慈悲?一慈一悲之間,都包含著大智大慧的涵意;絕對不是我們在人言人語裡頭交戰;更不是我們在生活裡頭嘀嘀咕咕所帶來的善意,所以,為什麼古時候的人,講罪惡的根源,在於您不能明瞭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言、非禮勿聽以及非禮勿動的真義。 所以,我們就會在日子裡頭痛苦不堪,一個沒有智慧的人會在文字裡玩遊戲。古人講什麼佛在心中莫遠求,就誤以為自己就是一個真實的佛。您們要了解真正的佛,是要能體念眾生的苦,而不辭辛勞、不辭日夜的走向完美人生的旅程,且沒有私心,沒有一點點為自己的打算,只知道無時無刻在關懷天下。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。但是,我們眼看世間的修行者,把自己的快樂與痛苦,都建築在別人的身上,那真是大大有過而無不知過;我們不能檢討自己,不能開悟自己,就會在生命的過程中難以開悟。 所以說,靈性的使命和責任到底在何方,何處才是您根源的落腳處,全憑您個人的一顆心,在那裡方可以開啟您智慧的根源。為什麼一個學生必須經過小學、中學、大學,難道小學不能開啟他智慧嗎?不是的;而是因為環境可以塑造智慧,唯有惡劣的環境方可開展智慧。所以說,如果一個道場只能每天沉迷在一個歡樂的世界裡頭,那您應該改變一個道場,就是換一個學校來讀,如果這個學校是最痛苦的學校,那您應該立定志向,不把快樂的心找到,絕對不離開這個學校,那麼您才能夠真正的開展智慧。如果您在這個學校,老是受尊重以及受褒獎的時候,我想這個地方已經沒有需要您了,我為什麼這麼講呢? 一個真正能夠肯定立下心願來修行的人,他不會因為所有褒貶而心裡難過;他更不會因為人家對您的喜悅歡喜而快樂,為什麼褒貶沒有辦法代表成功?因所有人的讚美您應該檢討了,為什麼我掩飾的這麼好,沒讓人看到我的缺點;所有人的惡言,您更應該痛下決心來檢討,我為什麼做得這麼不好,沒有一點善處;因此,我們要瞭解極大的善、極大的惡,都不是我們所要抉擇的,我們要走的是屬於一條中庸的道路。所以,不偏不倚的精神,能從內心裡頭走出一個正中中庸之道,允厥執中。 您今天來修行是來看師父的臉色,還是看自己的心呢?您是看同修裡頭有那個的優點,讓您徘徊不已嗎?如果是這樣子的話,您已經可移動您的步伐了;如果今天來修行是為了自己,那我肯定您必須立下心願,把它走到人生的終點;所以說,凡事反求諸己,真正的涵義就是在自己心裡頭找到真正的天空。 使命是什麼?使命就是了解您自己該做什麼。別人可告訴您嗎?可以。但是,他是參考不是絕對;有時候因為您愈修愈好,使命就愈變愈多。我為什麼講這句話?現在是三期末劫等於大清除、大抉擇,甚至於大審判的時代;因此,一個努力修行的人,他會因為他的努力,而改變不同的人生方向,本來您的使命,也許只到廚房做做一些雜工、挑挑一些水而已;但是,因為您那種不偏不倚的精神,不會因覺下賤而沒有辦法定下心來做,這樣子而加重您的責任,更提高您使命感。所以說,不要以為願力是不變的,它是因您的心願愈來愈宏大,您的心胸愈來愈開朗而真正在移動。 如果您的心不開朗,那麼仙佛就會對您說,來人世間消自己的業障而已。消自己的業障,當然是最小的責任啊!(因自己的業障都消除不了,那還要顧別人對不對。)當您已經把自己拋開了,業力不會因您而牽絆。(因為沒有我的存在,還有沒有業力都無所謂了。)無我就沒有業力,忘我的地步,業力要來,找都找不到這個人了,還會有業力嗎?所以,無我的人是最難控制的,一個無我的人隨傳隨到,無怨無尤,忘記了我是誰?忘記了我還有什麼樣的識神存在,且願意以天為尊、以道為主完成人生的使命。 想想看,歷代先賢聖人,他們的精神,他們的德性在那裡?您不能與他們相匹配,您就很難登上聖賢的果位。因此,我們今天更肯定了,原來靈性的責任與使命,是要看您的願力;您現在的願力,只是說想要自己的身體治好,那麼您就每天把這個身體煉好就行了,對周遭的事物都不生煩惱心,那麼這就是您在人世間的願力,要實踐的時候了。當您這個願力消除了,有一天想到他人的時候,那麼您的願力就加大了。我們看看佛教高僧大德,他們是怎麼樣的修行的,他們是從小願而大願,任何一個高僧大德,絕對不願他的徒弟馬上發大宏願,因為當您發大宏願後考驗就來,大魔頭就找上來了。故當您發地藏古佛宏願,地獄不空、誓不成佛,所有的考驗都來了,一考就倒,結果呢?在那裡煩惱怎麼考驗那麼多;因為您發了那麼大的宏願,所以,就擋了自己的路。但是,不發宏願可以嗎?其實我們任何一個人從天而降,已發了宏願,您在世間裡,就不必再做不必要的浪費時間,應該從自己的內心去調整釐清,至能符合菩薩之道,調整至能夠擔當大任為止。每天從袪除脾氣、改毛病下功夫,從開朗心、法喜充滿心下功夫,您就能夠達到宏願的目標。 如果您每天拿著青蘋果引誘自己,那您就有煩惱;如果您從來不喜愛青蘋果到無緣無故走到青蘋果,那麼您就開朗了。如果每天心裡想著,我要修行,我要果位,我要替眾生靈服務,我要無怨無尤,就在文字裡頭作遊戲;可是看到行為舉止,沒有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,那您就是在跟您過意不去。因為這些都是在發宏願的話,結果呢?所有考驗到來,一考就倒了。人家說修行要像不倒翁一樣,千錘百鍊絕不倒,可是我們不是常常一考就倒,不然就是傷心了好幾天,好不容易鼓勵來、鼓勵去,鼓足了勇氣又來,結果來了之後,又發生什麼現象呢?當然是可以試想而知。所以,為什麼要有同修呢?同修就是極需要的時候拉您一把,但是,我們不能老靠人拉一把;因為我們並非吃了定心丸,老是喜歡精神的鼓勵,您自己不能鼓勵自己的時候,就是不能擔當宏願的時候;如果您能夠反回頭來關照自己,關心自我,了透自我生命力的時候,您就慢慢可以擔起宏願的時候了。所以,我們可以從心裡頭自我檢討,我到底修到什麼階段了,我的靈性使命停留在什麼階段,真正的靈性智慧是永無止境的,它的根源處是相當深奧無比的,為什麼我們常講深奧就是代表道的深奧,是人世間的肉眼難以比擬的。因此,我們靈性使命就可以根據我們的智慧修行而達到深處;您今天腳步跨的越大的時候,表示您的責任與使命已經在擴展;所以,我們唯有要服務、犧牲、奉獻人群來著手。 我常看到我們不能為周遭的人來服務,芸芸眾生就在您的隔壁,但是,您不能為隔壁的人來服務;譬如說,同修的夫妻不能為自己的先生、太太服務,然後嘴巴裡頭說要為芸芸眾生服務,那麼先生麻煩您、太太麻煩您,就嘀嘀咕咕;您說您可以為眾生服務,不知道您這個心胸,是不是已經可以無怨無悔了。從家庭、從道場來改造自己,您不能為同修服務,就不能說為眾生服務,每一位同修都有難題,而會因自己的喜好去幫助這個人,而不喜歡去幫助那個人,這就是在考驗我們的心性。同修您都幫不起了,更何況您說要去幫隔壁鄰居的人,那真是難上天。我們常常說要為芸芸眾生服務,光是為周遭的人服務,您都無法忍氣吞聲、無怨無悔了;心裡難過,嘴巴不說,乾脆又說出來了, 心口不一致,這樣子對嗎?當然您要去了解,這修行的道路,絕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,今天我們常常講修行、修行二個字,不管嘴巴修行也好,心裡修行也好,要從內心裡頭去探討。有的人不願意說,但是,心裡頭常常有念頭,那也是心裡頭的壞毛病。有的人喜歡說,說錯了也是壞毛病。可以說,說話很重要,不說話也很重要,不要以為不說話就沒事,不說話叫無心;所以說,這個心是難以控制的,修行的人,若不從天心下功夫,從那裡下功夫啊! 我在這麼多年來所發現的目標,是從道壇裡頭下功夫。從訪道、從知道那個人修行很好去下功夫、今天聽到那個人修行很好半夜就去、明天聽到那個道場正在宏揚,相當不錯,然後就去,結果呢?回來又是一場空,我問您拿到什麼?您永遠沒有辦法拿到什麼,因為您是心外遠求,在心外求道是沒有辦法找到自己的根性,所以說,佛在心中莫遠求,就是要實實在在從心裡頭去下苦功夫鍛煉。那麼您們要了解,生在人間未嘗不是在天堂、地獄之間,到底怎樣去抉擇,很多人會講,我只要不去傷害別人,委屈自己就就是在天堂,其實那是錯誤的。所以,修道人忍辱的功夫,要修到沒有委屈的感覺,因為您只要感恩,只有您能夠反哺感恩時候,您就不覺得委屈了,所有人世事對您的折磨您都會感恩無比;因為周遭對您的考驗更深的人,他就是您的救命恩人;如果不是他這樣折磨您,您怎麼會開竅,您不感恩您的大恩人,您感恩誰?感恩菩薩嗎?菩薩沒有辦法幫助您成仙、成佛,是那一些蹧蹋您、折磨您的人來助您成仙、成佛;所以,您要從心裡去感恩您的周遭,唯有我們內心開始感恩的時候,就表示您內心已經開始接受忍辱的功夫了。忍辱柔和是修行的妙方。但是,透過修行的妙方,您要能夠達到所謂的感恩;因為人須忍辱,還覺得委屈受辱、還覺得苦惱可以嗎?唯有去掉忍辱反哺感恩,您就能夠超越忍辱的功夫。不過感恩要真實的感恩,不要從嘴巴裡頭說出來,我要感恩誰?心裡頭很不服而氣得要命,那麼您沒有辦法心口一致的時候,您還是痛苦的。我們今天的開悟,是在心而不在身體外在,所以,我們已經從這裡了解了,所謂靈性的使命,是從心裡頭去開悟,而不是人云亦云去開悟,也不是這個人說、那個人說綜合起來做;因為做了您未必開悟,唯有您說了以後,把它真正開悟,方能真正踏上人生修行的真里程。 再次,我們探討如何修行?剛剛已談過靈性責任的探討,那麼既然已經從探討的過程裡頭知道怎樣落腳,我們生命的根源怎樣落腳我們生命的宏願;因此,我們必須進一步的踏實了解,如何修行方是真正回鄉的真源,如何修行是每一個人最關切的。 心裡頭常常想,我要定下心願來修行,那麼每一天都在做新的功課表,過去之我譬如昨日死,今日之我譬如今日生,這一句話涵意很深。但是,我們只在嘴巴裡頭說,每一天都在重覆的說這句話;希望今天的我是一個重生,重生、重生,我真不希望您們每天做一個重生的人;因為您們要了解,重生並不能帶給您們智慧,每天重生意志,每天都會犯錯,這樣是修行的立腳點嗎?不是。是您必須痛下決心,昨天的我,確確實實已經死了,昨天的錯誤決心不再犯;古聖先賢告訴我們不二過的真理,就是說昨天的我已經死了,不會再犯第二次錯誤,才是真正的已經超生。您每天都犯同樣的錯誤,您每天重生,那我告訴您,您會重來人生,您絕對會重降人生而修行;那種苦處的根源,永遠在您六道輪迴裡頭苦惱不已,所以,不能再重生了,已經要真正的改造生命力了。意思就是說,我要肯定我的步伐,絕對從心裡頭改變昨天的我,立下今天的生命,這樣您方可以脫生;不要做短暫的開悟,我們常會有短暫的開悟,因短暫的開悟,生命就加強一點點,但是明天又萎縮了,因為您又犯同樣的錯誤了;如果說您每犯一個錯誤,就好像要毀滅您生命一般的話,我敢跟您說,您絕對不敢犯第二次錯誤;為什麼這麼講?因為您肯定明天就是生命的終點,不會再犯昨天的錯誤,不敢犯下貪口慾、不敢有人生出貪、嗔、痴,甚至於五毒、四相您絕對會遠離;因為您知道,明天就是痛苦的終點了,明天就是要得到那種甘苦了,您怎麼敢去犯昨天的錯呢?所以說,既然我們不能夠從口號裡再做超生的腳步,就必須從行為裡頭去立足,故修行人行、住、坐、臥都必須小心。師父常常教導我們不要縱容去犯一點小錯誤,您縱容自己去開源,去犯一點小錯誤,那麼您明天去做檢討的得失,就有重生的腳步出現。 您們常常會一而再問,師父我這個可以不可以做,我這個可以不可以吃,可以不可以穿,已經講了您們還是如故,然後還會再問,就是那一種心裡頭很納悶,納悶就是對不起自己,就是從生命裡頭對不起自己。因為您今天就是原諒自己,都是要求別人過深,寬容自己太多,從來不曉得寬容別人,菩薩的雅量從來不把祂表揚出來。今天如果有人講您那裡稍微不對,講的話稍微比較重一點,或則是無心之談,您已經可以難過幾天,從來不知道寬恕的心胸,但是,您的錯誤卻一而再犯,這是您寬恕自己。因此,什麼叫做修行的立腳點,就是從行為根本裡去改造,從自己不願一錯再錯裡頭,去找到生命的真根源,彷彿生命的意義就從今天裡開始;而前聖的絕學必須從內心裡頭真誠的實修,而不是在表面裡頭做功夫;常常會看到同修,要辦事了,趕快穿著衣服來,或則看到師父去了,就趕快穿著衣服給師父看;我不知道您們是為師父而修行呢?還是為自己而修行,如果不能為自己而修行,也不要再偽裝外表的一切,更不要為了師父去了恭恭敬敬,您甚至於可以很大方的告訴師父,我已經不喜歡您再來了。 因為,我們修行人,就是要言行合一,不要做偽裝假意等等的功夫,要把那坦誠如一的精神拿出來,不要做人生的虛偽面,菩薩是不虛偽的,心胸是那麼開朗,慈悲的心是那麼的遠大,而我們的眾生,常常在學習菩薩的表面而已。喔!心要慈悲,嘴巴就慈悲了,嘴巴很甜,行為有的時候做得很完美,可是呢?不持久。所謂不持久就是偽裝出來的,不能持之以恆,就您有虛偽的一面。我們常講可以寬恕別人,行為上卻難以寬恕周遭的人,尤其與我們最親血緣關係的人,常常沒有寬恕的心胸;別人呢?就想反正是別人,他又不會傷害到我的利益,您就因為這樣子而原諒他。他是我們隔壁的親戚、身旁的親人,我們絕對不能用這樣的心胸去對待,那是因為我們的心地,真的沒有達到菩薩的心胸。所以說,您如果了解自己的缺點在那裡,就必須真實的去改,而且改了之後,願意從此之後不會再犯。 我相信真的是一天裡頭,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!朝聞道夕可死,就是代表修行的精神,我已經了解道,從此之後,願意以道為尊,而不願意在人世之間打滾;這一種精神那麼晚上要召喚您回去都可以。但是,以我們現在的修行過程呢?「朝聞道夕可死」這一句話都離我們太遠,因為我們沒有把「朝聞道夕可死」的心胸拿出來,只是把他拿出來當勉勵的話、鼓勵的話;所以,我們就會怠惰、安慰自己,一錯再錯而難以開悟,生命不是很長久的,靈性確是永恆不滅,到底我們如何了解?依靈性者到生死之間,如何作一個修行的過程?剛剛我所提的都是最基礎的功夫,但是基礎的功夫不紮穩,沒有辦法像高樓大廈一樣,一層又一層的蓋上去;築基的功夫為什麼古人講面壁九年,達摩祖師開示我們面壁九年;如果是要像我們這樣子修行,九年的功夫是不夠的,光是一些築基的功夫就已經夠您十年的奮鬥了,那麼想一想看,築基之後還要煉丹,那我們這丹能不能煉得起來,還是未知數?因此,我們就能夠了解,在今天我們不能認真修行,不能從這些行為舉止裡頭去了悟的時候,那麼生命對您來講,永遠是在輪迴痛苦而已。 今天開悟,明天開源,就是個循行。今天說我知道了,從此以後,要下定決心修行,明天又迷迷糊糊,這樣子過人生,然後呢?脫離之後,就痛苦不已,後悔難堪。因此我們就要了解,修行必須築基,築基的功夫完成了,就是煉丹,苦修苦煉毫無怨尤,貧富離我識心,脫離私心,七情、六慾皆拋開,三毒、四相離肉體心,五縕皆空,清靜法相,嚴守戒律,心定不移,慧性自生,悟道而為,不假思索,善行而為,修煉體性,無分晝夜,渡化眾生靈,使命達成而于歸矣! |
---|